根在基层访真贫 大国重器看天眼

作者:中科集团 发布于:2019-4-17

20181017日是我国第五个扶贫日,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。在这一背景下,中科院团委组织开展了“根在基层”青年调研实践活动。作为调研团的一员,我有幸来到了贵州六盘水水城县蟠龙镇院坝村,实地了解了当地的扶贫攻坚情况,并参观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“中国天眼”——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。四天的调研时间虽然不长,但紧密的行程安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在水城县,我们调研了猕猴桃产业带,走访了姜道缘和石鑫玄武岩两家企业,查看了云茸、黑松露等食用菌和小黄姜的种植情况。通过实地走访和同扶贫工作队、中科院驻村第一书记的交流,我看到了技术扶贫、人力扶贫在贫困村脱贫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。比如经济作物黑松露的种植,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倡导下,院坝村尝试种植这一经济作物,黑松露经济价值高,每斤市场价在500元左右,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;同样重要的是,通过这种作物的种植,起到了保持水土的作用,曾经的一座荒山变成了当地村民口中的“宝露山”,真正实现了既是绿水青山,又是金山银山。

在院坝村小学,我们调研了学校食堂、图书室、教室等,并向孩子们捐赠了文体用品。在和校长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,院坝村小学一直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,发展较为稳定。目前硬件设施较好,学生辍学率为零,各级单位对老师的培训抓的也比较紧。在村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倡导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宣传标语,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正在不断地向村民们灌输。虽然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,但在院坝村开展教育扶贫、扶志扶智的前景较为光明。三年一班的孩子们,还为我们演唱了歌曲《金甁似的小山》,孩子们天真的面容,无邪的笑脸,真挚的歌声让我们深受感动。

然而,调研的过程中心情也并不是始终阳光明媚,在实地走访贫困户的时候,我的心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。作为城市中长大,城市中工作、城市中生活的我来说,对于贫困县贫苦户的了解终究是不够深入,很多贫苦户生活的艰难程度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。习近平总书记讲,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这次的走访,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。在我调研的五家贫苦户中,全部都是因病致贫,很多还不止一种致贫原因。在和他们的交流中,我们询问了他们的家庭情况、生活来源、生活困难等,如实记录了他们的诉求。只有亲眼看到他们生活的困苦,才会领悟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,全面小康,一个都不能少。他们的遭遇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,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,但是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很重,全部脱贫后,三农问题,特别是农民问题,仍然有很多棘手的难题亟待处理。

1555485903183086874.jpg

贫困户走访

通过这次对院坝村科技扶贫情况的调研,我主要有两点体会:第一,扶贫工作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程,工作开展难度很大。院坝村的脱贫举措,既有人力扶贫、技术扶贫、教育扶贫,还有情感扶贫。一个村的脱贫工作尚且如此不易,全国的脱贫攻坚难度可想而知,中央提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正是有鉴于此,在谋篇布局的前提下对症下药;第二,扶贫攻坚工作浸入了无数无名英雄的心血。就水城县脱贫工作而言,既有院士工作站科学人员的努力,也有贵阳地化所科技扶贫队工作人员的付出,最值得一提的、让我们调研团印象深刻的,就是中科院三年来派驻过的两位驻村第一书记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福建宁德民谚“车岭车上天,九岭爬九年”描述当地下党乡的盘马山路。在水城县院坝村,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。我们坐大巴进入村中的过程中,山路极其狭窄难走,在院坝村翻山越岭开了半小时车,只到了全村的五分之二,可以说,在这里开展工作真的非常不易。这两位驻村第一书记就在这样的环境中,竟然全部走访了全村的300多家贫困户,其中的艰辛不言自明。他们还要尽可能地和村民拉近关系,将党的扶贫方针政策向村民们宣讲。他们扎根基层,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学习,向他们致敬。

在第五个扶贫日到来之际,国务院扶贫办宣布,85个贫困县摘帽,脱贫攻坚战以来脱贫摘帽县总数已达153个。相信我们会听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好消息,在扶贫路上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。

在科技扶贫情况调研结束后,我们驱车来到了贵州省平塘县,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“天眼”就建在这里。我们一行人参观了FAST的主体工程,详细了解了这一大科学工程的科学意义、关键技术,了解了很多建设和观测细节,开拓了我们的眼界。最让我难忘的,是同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FAST调试支撑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座谈。在交流中,我听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,这里的科学研究人员没有节假日,很少休息,抛家舍业来到大山深处支持国家天文事业的发展,很多人没有机会成家,成家的也是和家人聚少离多,要克服生活和家庭方面的重重困难。不仅如此,为了早出成果,多出成果,出大成果,出好成果,他们夜以继日的的观测,调试,背负着极大的精神压力。我们说FAST工程项目是大国重器,绝不只是简单地强调它规模大,更是因为它彰显了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以身许国、科研报国的家国情怀和脚踏实地、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。没有情怀和精神,FAST工程绝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。伟大往往蕴含在无数的平凡中,通过对中国天眼的报道,全社会了解了“时代楷模”南仁东的事迹,这次调研活动,也提醒我要做好宣传,呼吁不光要歌颂首席科学家,也要让大家关注以FAST为代表的所有大科学工程的普通科研、技术人员,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关心和荣誉。

这次调研经历,给我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我更加认识到,自己的力量很有限,能做的很少。但是我也愿意做一名义务宣传员,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把我这次调研中听到的、看到的感人事迹讲述给身边的人,相信调研团中的其他青年朋友也会如此。集腋成裘,久久为功,我们也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。

最后,衷心感谢中科院团委精心组织的此次务求实效的调研活动。相信祖国的扶贫攻坚事业一定会取得辉煌成就,祝愿FAST工程早日出重大科技成果,为世界天文事业做出卓越贡献。